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女性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程勘测考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翠坤始终关注工程建设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今年两会期间,她联名全国工程勘测考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冯远带来了《关于加强建筑外围护结构安全风险防控及治理的提案》。
建筑外围护结构既是建筑物挡风遮雨、抵御外界环境影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建筑的对外形象,其包括建筑外围护墙体和屋面、建筑节能保温系统、建筑外墙装饰系统和以上三类的一体化系统。
据统计,我国既有建筑面积已超过600亿平方米,部分建筑外围护结构由于直接受到外界气候环境作用及系统自身耐久性问题,存在着脱落隐患和风险。王翠坤和记者说:“近年来,建筑外围护结构墙面及幕墙的开裂、脱落和火灾等现象时有发生,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全国公开报道的外围护结构墙面质量事故600多起,给城市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社会反映强烈。”
针对以上既有建筑外围护结构存在的安全风险隐患,王翠坤表示,应加强对既有建筑外围护结构的安全监管,明确责任主体。政府主管部门应明确既有建筑外围护结构的安全监管责任,制定建筑使用期内对围护结构安全的监督管理要求,确定建筑外围护结构安全管理责任人,对人员密集区建筑外立面安全维护管理制定实施细则。
针对我国既有建筑及新建建筑存在外立面形式复杂多样、存量巨大、维护和保养难度大等特点,对建筑外围护结构的安全健康监测和监管都会存在“上不去、说不清、治不好”的难题,应开发高效率、智能化、定量化的建筑外围护结构安全健康监测技术和装备;针对既有建筑外围护结构全生命周期内安全健康体检、风险评估预警、防护与修复技术实施等,开发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根据外围护结构所处的气候环境特点,开发有效的防护修复材料及工艺装备等;针对外围护结构耐久性及防火要求,加大研发保温、防裂、阻燃、抗老化外墙材料,开发标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施工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提高新建工程质量水平。
“政府主管部门应组织技术示范及推广,建立城市建筑物围护结构安全健康数据库。”王翠坤建议,针对新技术、新工艺等,应在新建外围护结构工程中开展新材料新技术的试点示范,开展施工全套工艺流程质量监管、工法检视和验收监测等高效快捷准确的监控技术方法的试点示范,从源头提升实施工程质量;针对我国典型的气候区和典型的外围护结构类型,采用高效率的智能化新技术,有计划地开展既有建筑外墙的开裂、渗漏等系统质量无损健康监测和安全性评估的试点示范工作;采用智能化和数字化的技术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全国性的建筑外围护结构安全健康情况普查和潜在风险排查、评估工作,为公共安全风险管控提供有效的数字化技术支撑。
在建设相关配套机制方面,王翠坤建议,建立完整建筑外围护结构全生命周期的设计建造、运维管理、安全责任、资金及法制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制度;推动建立“产权和使用单位投保—保险公司承保—专业公司检测—政府平台监管”的联动机制,确保建筑外围护结构安全管理有法有标准可依、责任清晰、有资金保障。
历史文化保护工作面临的问题往往很复杂,编制规划时的理念和构想难以在实施阶段精准落地,因此就需要以全过程为导向,健全保护工作机制,总结起来包括保护资源评定、规划编制、实施建设、监督管理和公众参与5个方面。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近日印发通知,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通过鼓励推广购房“以旧换新”模式、优化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套数认定标准等,更好满足居民的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为推动群众生活垃圾分类习惯养成和文明素质提高,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期间,吉林省长春市创新形式、精心组织,以“分类快闪秀”“分类进万家”“分类达人说”三种形式,持续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
为保障毕业生安心租房,日前,2024年“毕业季租房服务进校园”系列活动在清华大学启动。此次活动共筹集优惠房源11.9万套(间),面向北京市2024年应届毕业生、2023年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以及异地来京就业的2024年高校毕业生,将持续至9月底。
5月以来,重庆市推进城市易涝积水点整治项目建设,落实易涝积水点“一点一人一方案”,实行分片指导和专家帮扶机制,推进易涝积水点动态清零。目前,已完成整治项目14个、累计达181个;上报需要工程整治的风险隐患点215个、非工程整治的隐患点74个。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就三项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适老化基本设备与设施配置通用技术方面的要求》《城镇燃气工程专项规划标准》《道路应急抢修抢建技术规范》,三项行业标准《建筑给水用薄壁不锈钢管及管件》《齿环卡压式薄壁不锈钢管件》《一体化雨水轴流泵站设备》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4年7月10日。
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听取关于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和下一步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有关工作考虑的汇报